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张海燕 李妍 ZHANG Hai-yan;LI Yan
机构地区:[1]太原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西太原030024
出 处:《攀登(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5期90-95,共6页New Heights(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基 金:2023年太原科技大学研究生教育教改课题“理工科研究生课程思政与素养教育同向同行的改革研究与实践”(JG2023006)阶段性成果。
摘 要:当前科技迅速发展,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的代表被广泛应用到人们的生产活动和日常生活之中,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不仅给人们带来了便利化和智能化的生活体验,而且还带来了一些不可预料的风险和挑战。人工智能科技异化现象频发,人们逐渐被人工智能所“奴役”“迷惑”,其特征表现为类人性、排他性和冷漠性。而人工智能科技异化就其本质而言是人的异化,主要表现在劳动者能力被剥夺、科技主客体矛盾深化、人与人之间交往异化等。因此,需要以马克思科技观为理论引导,通过对人工智能应用所带来的科技异化“困境”进行探讨,并探寻治理科技异化的“破局”之策,应对人工智能持有理性辩证的态度,坚定人的主体意识,引导人工智能向“善”发展,从而推进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分 类 号:TP18[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49.4.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