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壮火食气”与“少火生气”理论辨治高血压眩晕病  

作  者:张岩 申雪娜 张涵璐 曹盼盼 涂田 王强[2] 

机构地区:[1]河北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河北石家庄050011 [2]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医院,河北石家庄050011

出  处:《江苏中医药》2025年第1期24-27,共4页Jiangsu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基  金: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计划项目(2023152);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研修项目(国中医药办人教函[2022]271号);河北中医学院研究生示范课程与专业学位教学案例(库)立项建设项目(XKCJSZ2022006)。

摘  要:高血压眩晕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病症,主要是指由高血压所引起的眩晕症状,可归属于中医学“眩晕”范畴。“壮火食气”“少火生气”源自《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结合历代医家对该理论的认识,可以认为“壮火食气”是指亢盛之邪火伤及正气的过程,而“少火生气”则是指平和之火助长人体正气的过程。基于“壮火食气”与“少火生气”理论及临床实践分析,高血压眩晕病机可认为是壮火过盛,少火不足所致阴阳失调,故在治疗上以调和阴阳为基本原则,以清壮火、祛邪气及培少火、扶正气为基本治法,临床收效明显。附验案1则以佐证。

关 键 词:高血压 眩晕 壮火 少火 羚角钩藤汤 

分 类 号:R255.3[医药卫生—中医内科学] R259[医药卫生—中医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