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角下香山帮技艺传承路径研究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黄勃然 姚辰 

机构地区:[1]新疆政法学院法学院,新疆图木舒克843900 [2]复旦大学法学院,上海200433

出  处:《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4年第12期131-136,共6页Journal of Taiyuan City Vocational College

基  金:新疆政法学院2023年课程思政示范项目“《中国法律史》示范课程”(项目编号:KCSZ-2023-012)。

摘  要: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作为吴文化的产物,承载着吴地经济社会环境的重要反映,呈现出非物质性、社群性、动态性、传承性与共享性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征,它不仅具有艺术价值和技术特点,更是一种具有双重属性的权利客体,既是一种财产,也是一种文化资源。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的传承应当以环境塑造的理念和人本主义的认识为指导。环境塑造理念意味着要将技艺传承与社会环境的发展融为一体,促进建筑技艺与社会需求的相互适应。人本主义认识则强调尊重传承者和使用者的权利和需求,注重人与技艺的互动与共融。只有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的传承才能实现其内在的价值和意义。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和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使其走向共享,推动其与社会环境的共生化发展。这样才能实现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的价值追求,保护和传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关 键 词: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权利属性 传承路径 

分 类 号:D92[政治法律—法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