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铜仁市渔业技术推广站,贵州铜仁554300 [2]铜仁学院农林工程与规划学院,贵州铜仁554300 [3]铜仁学院贵州省梵净山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贵州铜仁554300
出 处:《现代农业科技》2025年第1期158-160,169,共4页Modern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基 金:贵州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稻蛙生态种养对稻田生态环境的调控研究及高产、高效技术集成示范推广项目”(黔科合支撑〔2022〕一般094)。
摘 要:稻蛙共生种养模式是一种生态农业实践,通过在稻田中养殖蛙类来实现水稻与蛙类的互利共生。为了探讨不同黑斑蛙(蝌蚪)投放密度下稻蛙共生种养模式的经济效益,选择了4组不同的种养方式:仅种植水稻,不投放蝌蚪(T_(0));种植水稻,投放蝌蚪75万尾/hm^(2)(T_(1));种植水稻,投放蝌蚪105万尾/hm^(2)(T_(2));种植水稻,投放蝌蚪150万尾/hm^(2)(T_(3))。在相同的稻田条件下进行种养试验,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蝌蚪投放量的增加,水稻产量、黑斑蛙规格和存活率呈下降趋势;黑斑蛙产量则随投放量的增加而提升;投放蝌蚪的T_(1)、T_(2)、T_(3)组总产值和利润均高于T0组,其中水稻的产值随着蝌蚪投放量的增加呈降低趋势,黑斑蛙产值和稻蛙种养总产值均随投放量的增加而增加;产投比随着蝌蚪投放量的增加有所降低,以T2组利润最高,其产投比为1.24。由此说明,应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不同蛙类的养殖密度,以实现稻蛙共生种养模式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191.136.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