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共有产权保障住房模式总结及对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启示  

作  者:赵安然 李嘉珣 王彬武[1] 

机构地区:[1]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

出  处:《上海房地》2025年第1期2-6,共5页Shanghai Real Estate

摘  要:上海市共有产权保障住房政策源于经济适用住房建设思路,旨在解决中低收入尤其是“夹心层”群体住房困难,为其提供产权交易型住房保障。在十余年的制度探索中,上海市成为全国共有产权住房供应量最大的城市,其在土地划拨供应、大型居住社区集中兴建、供后管理、市场化定价和开放式退出机制等方面积累了有益经验。在实践中,上海市也面临着土地和财政资源约束、职住分离、供后管理成本高等问题。本文通过对上海市共有产权保障住房模式的总结和分析,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以期推动下一阶段配售型保障性住房的建设。

关 键 词:共有产权保障住房 “夹心层”群体 大型居住社区 供后管理 开放式退出 

分 类 号:F29[经济管理—国民经济]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