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访青年马克思的劳动异化批判理论:思想缘起与构境过程——关于《回到马克思》第二卷的访谈(之三)  

Revisiting Young Marx’s Critical Theory of Labor Alienation:Ideological Origins and Contextualization Processes——An Interview on the Second Volume of Back to Marx(III)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张一兵[1,2] 张福公 Zhang Yibing;Zhang Fugong

机构地区:[1]南京大学 [2]南京大学哲学学院 [3]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哲学系

出  处:《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6期1-11,共11页Journal of 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摘  要:在最新出版的《回到马克思》第二卷中,张一兵教授围绕市民社会、劳动异化批判等主题,重新深入解读了马克思哲学思想的复杂发展历程和深刻思想构境。其中,劳动异化批判理论是贯穿全书的核心主题线索之一。本次访谈,聚焦于张一兵教授重新思考马克思劳动异化批判理论的思想缘起和总体思想构境过程,以及青年马克思异化批判构式的思想逻辑演进、理论支援背景及其复杂结构关系。马克思的劳动异化批判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的一个理论难题。马克思在《穆勒笔记》之前并未形成完全独立自主的异化批判构式。《穆勒笔记》中的劳动异化批判理论I是马克思的第一个具有自主原创性的经济异化批判构式。经过《黑格尔〈精神现象学〉摘录》,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通过融合改造政治经济学、费尔巴哈的哲学人本学和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真正建构起完整的劳动异化批判理论II,达到其思想发展的第一个制高点。其中,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批判透视方法和被改造过的劳动辩证法,构成马克思劳动异化批判理论II的核心方法论基础,甚至成为马克思后来的劳动异化批判理论III中最重要的方法论支撑。重新发掘马克思的劳动异化批判理论,不仅有助于进一步深化马克思哲学思想研究,而且有助于深刻观照西方马克思主义和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思想史上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

关 键 词:《回到马克思》(第二卷)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劳动异化 人本主义异化史观 

分 类 号:A811[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