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江苏省中医药研究院,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江苏南京210028
出 处:《中国中医急症》2024年第12期2202-2205,共4页Journal of Emergency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摘 要:目的分析脓毒症患者的中医证型特点,探索脓毒症中医证型分布、证候演变规律以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纳入2018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入住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的脓毒症患者。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包括人口学资料、实验室指标、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和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估(APACHEⅡ)评分,评估患者入院时中医证型,入院第3天、第7天证候转归情况。结果共纳入577例脓毒症患者,毒热证225例(39.0%)是入院时占比最高的中医证型,其次为血瘀证138例(23.9%)、腑气不通证113例(19.6%)、急性期虚证101例(17.5%)。28 d病死率最高的为急性期虚证34例(33.7%),其次为毒热证39例(17.3%)、血瘀证17例(12.3%)和腑气不通证13例(11.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毒热证(37.9%)患者住院期间病死率最高,其次为急性虚证(17.8%)、腑气不通证(8.8%)和血瘀证(5.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1)。各证型脓毒症患者住ICU天数、机械通气及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情况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脓毒证第3天的证候演变规律以实证(48.5%)为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第7天,脓毒证的证候演变规律以虚实夹杂为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脓毒症患者早期最常见的证型为毒热证,其与不良预后相关。在脓毒症证候演变过程中,第3天最易出现的变证为血瘀证,第7天时以虚实夹杂证为主。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