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析复溜穴主治病证及配伍规律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魏腾腾 邓云鹏 何广帅 朱芷欣 张淑宁 李星桥 杨旭光[1,2] 

机构地区:[1]河南中医药大学,郑州450008 [2]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郑州450008 [3]大连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辽宁大连116044

出  处:《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25年第1期107-111,共5页JOURNAL OF BASIC CHINESE MEDICINE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81590955);河南省中医药科学研究专项课题(2019ZY2070);河南省中医药科学研究专项课题(2017ZY2023)。

摘  要:目的通过对复溜穴相关古代文献进行搜集整理,探析其临床应用规律。方法以《中华医典》(第5版)为检索范围,搜索关键词“复溜”“复留”“伏白”“昌阳”,据纳排标准筛选提取相关条文,以纳入条文、病证类别、单穴主治、配伍主治、腧穴配伍、治疗方法、治疗禁忌为类别录入Excel表格,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及软件IBM SPSS Statistics 25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复溜穴主治病证、优势病种、配伍腧穴及归经、刺灸操作、禁忌证等方面的临床应用特点。结果本研究最终纳入条文374条,复溜穴主治病证涉及内科、外科、妇科、五官科,其中单穴主治病证32种,优势病种为汗证、腰痛、水肿、厥证、痰饮、肾虚证、淋证、足病、疟疾、伤寒、肠鸣;配伍主治病证37种,优势病种为汗证、水肿、癫狂、腰痛、鼓胀、足病、伤寒、痔、疟疾、血证、喑哑、淋证。配穴以合谷、足三里、曲泉、肾俞出现频次最高,配伍经脉以足太阳膀胱经和足阳明胃经居多。治疗方法以毫针刺和艾灸为主,针刺深度以三分为宜,艾灸刺激量以五壮为佳。结论本研究较为全面地展示了复溜穴主治病证、腧穴配伍、优势病种高频处方、治疗方法等各方面的应用,可为现代临床及科研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启发。

关 键 词:复溜穴 中医古代文献 针灸 临床应用规律 

分 类 号:R245.2[医药卫生—针灸推拿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