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刘雪璟 Liu Xuejing
机构地区:[1]云南省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昆明650034
出 处:《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24年第6期57-67,共11页The Journal of Yunnan Provincial Committee School of CPC
基 金:202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中国式现代化的意识形态叙事研究”(23CKS028)。
摘 要:叙事是意识形态的内在尺度,对意识形态的阐释辩护、认同整合、安全维护等,都具有“显隐双重性”“抑扬两面性”影响。马克思恩格斯的意识形态理论,发端于对哲学信仰的清算,孕育于对虚假意识的批判,深化于对阶级意识的觉醒,拓展于对思想领域的斗争,并从“颠倒关系”“阶级存在”“资社对立”“相对独立”“两个必然”中深刻阐明了意识形态的本质、实质、立场、功能和斗争的必然性。同时,以政治性与思想性互映、规律性与主体性互照、斗争性与团结性互动,政党性与人民性互持、现实性与艺术性互促这“五个相统一”的叙事话语特征,凸显出掌握叙事主动的战略重要性和策略必要性,这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巩固意识形态领导权、掌握意识形态话语权、提升意识形态斗争实效,提供了有益启示。
关 键 词:意识形态叙事 马克思恩格斯 话语和逻辑 叙事启示
分 类 号:A811[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