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轨迹模式的上海市长宁区臭氧潜在源区分析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吴晓怡 

机构地区:[1]上海市长宁区环境监测站,上海200051

出  处:《资源节约与环保》2024年第12期78-82,102,共6页Resources Economization &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摘  要:应用Meteolnfo软件,结合GDAS气象数据,对上海市长宁区臭氧(O_(3))高污染季24 h气团后向轨迹进行聚类分析,并结合O_(3)逐小时浓度数据,运用PSCF和CWT分析长宁区O_(3)潜在源区贡献特征。研究发现,长宁区后向轨迹聚类可分为6类(N1~N6),其中东南方向来自东海的局地短支气团N1聚类中污染轨迹占比较高,对应O_(3)平均浓度最高;来自南部经浙江省台州市和宁波市传输的N5聚类,以及来自安徽省与江西省交界处经安徽省黄山市、浙江省湖州市传输的N6聚类中污染轨迹占比较高,对应O_(3)平均浓度也较高。同时,PSCF与CWT分析结果较为一致,说明长宁区O_(3)污染受区域传输影响较大。PSCF和CWT高值区主要在浙江省中南部、安徽省东南部、江苏省东南部等上风区域,距长宁区较远。结合后向轨迹聚类分析可知,N5、N6聚类的长支气流和N1聚类的局地短支气流O_(3)浓度均较高,说明长宁区O_(3)污染在风速大时受输送影响较大,风速小时主要受周边局地影响。

关 键 词:环境监测 O_(3) 潜在源区 后向轨迹模式 

分 类 号:X51[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