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宋佳怡 邵莹莹 王浩东 刘才骥 王晨[1,2] 崔安凤
机构地区:[1]山西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山西太原030001 [2]山西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山西太原030001 [3]山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山西太原030001
出 处:《临床医药实践》2025年第2期143-145,共3页Proceeding of Clinical Medicine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项目编号:82100022);山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科研课题(项目编号:2021057);山西省青年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210302124188);山西医科大学校级博士启动基金项目(项目编号:XD2008);山西医科大第二医院科研项目(项目编号:201901-2)。
摘 要:急性肺损伤(ALI)是一种病因复杂、以弥漫性肺部炎症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严重时会演变成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主要发病机制为炎症反应[1],病理表现为肺泡上皮细胞和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弥漫性损伤、炎细胞大量浸润、肺泡-毛细血管屏障破坏、肺水肿形成、气体交换受限和急性缺氧,病死率高达40%[2]。然而,目前临床主要的抗炎对症治疗效果有限,这也是高病死率的主要原因,因此迫切需要探讨其诱发炎症反应的主要诱因及发病机制。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52.14.150.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