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上海200237 [2]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学系,上海200237
出 处:《湖北社会科学》2024年第10期54-64,共11页Hubei Social Sciences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共同富裕进程中县域乡村振兴研究”(22VRC177);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农民集中居住社区的治理困境与路径优化研究”(23BZZ075)。
摘 要:能人治村正成为中西部乡村治理的新趋势,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人才基础。能人治村的动力机制可概括为“发展性治理”:伴随乡村发展而来的各种项目进村,带来了乡村治理内容和方式的改变,影响了乡村治理形态,为能人治村开辟了空间。能人治村的中心任务围绕项目获取和实施展开,村级组织形成了明晰的权责分工和经营理念,人格化治理和关系经营成为能人治村的主要方式。地方政府发展主义的运作逻辑为能人治村提供了政治合法性,由乡村发展带来的治理任务变革为能人治村提供了社会合法性,并且能人治村存在经济利益获取和社会资本培育的内生动力。能人治村有助于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和促进乡村发展建设,但也可能产生分利秩序、治理悬浮和难以持续等非预期后果。为此,需要进一步规范项目制的运作,加强对村干部的监督机制建设,将乡村发展同农民的治理需要结合起来,调动农民参与的积极性和主体性。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