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赵长丽 杜帮云[1] Zhao Changli;Du Bangyun
机构地区:[1]云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云南昆明650091
出 处:《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4年第6期18-25,共8页Journal of Guilin Normal College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专项“新时代边疆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供给有效性问题研究”(20VSZ092);云南大学第十五届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项目“中华文化符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逻辑与推进路径”(KC-23236628)。
摘 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维护各民族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中华文化符号积淀了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历史和文化精髓,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中华文化符号发展有其历史逻辑和理论逻辑,中华文化符号内蕴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基因,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独到的功能,可通过重塑文化符号话语体系、推动中华文化符号的现代性转化和探索文化符号的多元传播等渠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关 键 词:中华文化符号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集体记忆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