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瘘概念溯源及辨析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何范真 林朱敏 石荣[1] 王菁[1] 

机构地区:[1]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福建福州350004 [2]漳浦县医院,福建漳浦363200

出  处:《中医研究》2025年第1期12-16,共5页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al Research

基  金:国医大师陈民藩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国中医药办人教函[2022]245号);福建省中医肛肠与肛周创面修复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项目(闽科社2022Y2011)。

摘  要:痔瘘的古今释义存在较大差异,这些差异造成后代医者阅读、理解古文献困难及运用失当。通过中医学文献溯源及整理,发现痔在不同时期所指概念变化不定。秦汉时期,肛瘘多以痔的病名总括之;隋唐以后,开始出现痔瘘分论。对古籍中有关“痔久不愈成瘘”的观点进行辨析,得出可致瘘之痔应属肛周化脓性感染类疾病。关于痔瘘的病因可分为3种:一为湿热内蕴,瘀血阻滞;二为食色不节,过劳忧思;三为肝、脾、肾三阴不足,肺气伤则湿聚下注。深入挖掘中医学文献中痔瘘概念的起源及发展,对后代学者客观评估相关中医学文献的学术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关 键 词:  释义 溯源 演变规律 病因 辨析 

分 类 号:R266[医药卫生—中医外科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