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郭志媛[1] Guo Zhiyuan
机构地区:[1]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
出 处:《中国刑事法杂志》2024年第6期140-156,共17页Chinese Criminal Science
基 金:北京市法学会法学研究重点课题“完善刑事执行领域立法研究”(项目编号:BLS(2023)A006)的研究成果。
摘 要: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假释关系到罪犯复归社会的成败,影响着刑事制度的公正。假释程序司法化进程已历经三十余年,如今已步入庭审实质化的阶段。基于过往种种努力和制度试错,针对假释庭审案件数量长期偏少的现实问题,应遵循庭审实质化的内在需求,赋予个人假释案件提请权,构建符合诉讼规律的“提请—异议—裁定”裁判结构,并区分有争点开庭与无争点开庭两种庭审方式。与此同时,需充分认识程序转化带来的积极效应,强化对潜在风险的应对。如此,假释实践方能朝着更加规范、更为有序的方向发展。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3.59.14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