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生产视角下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非遗保护传承机制研究——以杨柳青木版年画为例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谭巍[1] 王秀伟 

机构地区:[1]天津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天津300383 [2]中国海洋大学国家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山东青岛266100

出  处:《经济与社会发展》2024年第4期74-83,共10页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博物馆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路径研究”(20CKS050)

摘  要: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传承是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重点任务。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本质上表现为大尺度的空间生产过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是空间生产的组成部分。文章以非物质文化遗产杨柳青木版年画保护传承机制为中心,探寻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的空间生产规律和保护传承机制,即建设社会空间营造保护传承氛围,立足物质空间打造保护传承空间场所,借助多元化社群扩展促进文化空间生产。在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政府做好顶层设计规划并引导群众参与保护传承,文化项目建设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提供情境氛围和物质载体,社群扩展促进多元文化融合的同时带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群体性保护和传承。

关 键 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空间生产 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 杨柳青木版年画 

分 类 号:G127[文化科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