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叶斑病及其防治的研究进展  

Res earch progress of strawberry leaf spot disease and its control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陈哲 梁宏 黄静 董艳辉 Chen Zhe

机构地区:[1]山西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山西太原030031

出  处:《江苏农业科学》2024年第23期1-14,共14页Jiangsu Agricultural Sciences

基  金:山西省科技合作交流专项(编号:202204041101049);山西省科技成果转化引导专项(编号:201904D131033)。

摘  要:草莓叶斑病的典型症状是在草莓叶片上出现病斑。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引发草莓叶斑病的病原菌种类越来越多;同时还发现一些病原菌还会侵染到草莓的茎部、根部以及果实,严重影响草莓的产量和品质,给草莓生产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从叶斑病的病害症状、病原菌的分离鉴定、病原菌生物学特性、侵染机制和病害的防治方法等方面简单综述了草莓叶斑病的相关研究进展。根据病原菌种类,可以将草莓叶斑病分为细菌性叶斑病和真菌性叶斑病。细菌性叶斑病的病原菌为Xanthomonas fragariae;而真菌性叶斑病的病原菌则种类较多,本文详细叙述了6类病原菌,包括Pilidium、Pestalotiopsis和Neopestalotiopsis等属的菌株以及Mycobacterium fragariae、Pseudopithomyces maydicus、Corynespora cassiicola、Exserohilum rostratum。不同的病原菌引发的病害症状各不相同。在生产中,化学药剂使用量在大幅度降低,微生物菌剂、植物源杀菌剂等使用越来越广泛,例如拮抗菌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G3-23和单宁酸等都具有一定的生防潜力。最后,本文还将草莓叶斑病与炭疽病、白粉病在叶片上的病症表现进行了对比。综上所述,本文较为全面地介绍了草莓叶斑病的研究进展,不仅有助于对此病害有更加深入的了解,还为病害的早期诊断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同时也为草莓叶斑病的绿色防治提供了理论参考。

关 键 词:草莓叶斑病 病原菌 草莓炭疽病 草莓白粉病 防治 

分 类 号:S436.684[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