毁灭与重生:火的意象原型对于生命个体的意义——以《平原上的摩西》为例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邵英明 刘雪玉[1] 

机构地区:[1]吉林师范大学,吉林四平136000

出  处:《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25年第2期89-91,共3页Masterpieces Review

基  金:吉林省民委项目“中华文化认同视域下的满—通古斯语族文化记忆研究”(编号:JM-2023-066C)。

摘  要:“火”作为文学作品中重要的意象之一,在人类世界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弗莱在《批评的解剖》一书中指出,火具有净化与毁灭的双重象征,普罗米修斯盗火、总在火中出现的神祇、凤凰涅槃的传说等中的火代表着升华,是生命之火。同时,火的世界也可以是一个凶险的魔怪世界,如后羿射日、刑天舞干戚等中的火则代表着毁灭,是死亡之火。在《平原上的摩西》中,火意象对于女主人公李斐的人生遭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既给李斐带来了希望,也促使她走向灭亡。通过火这一意象的原型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以李斐为代表的生命个体的挣扎。

关 键 词:火意象 原型 双雪涛 个体意义 

分 类 号:I20[文学—中国文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