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路畅 李营[1] 周晓成[1] 陈志[1] 天娇 李中平 郭正府[2] 徐胜 郑国东 吕瑞瑞[6]
机构地区:[1]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北京100036 [2]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29 [3]天津大学地球系统科学学院,天津300072 [4]地下水质与健康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武汉430078 [5]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兰州730000 [6]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北京100049
出 处:《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24年第6期1315-1318,共4页Bulletin of Mineralogy, Petrology and Geochemistry
基 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3YFC3012005)。
摘 要:地震是最为严重的自然灾害,尤其是中强地震,经常导致大量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例如2008年5月12日我国汶川发生的8.0级特大地震就造成了近7万人遇难,37万余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高达8452.15亿元。令人遗憾的是,目前的地震预测还是尚未解决的世界性科学难题。在已有的研究中,流体(包括气体和液体)地球化学手段在地震领域已经受到重视和广泛应用。随着地震观测技术的不断提升和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科学家们发现地球“呼吸”中的气体与地震活动息息相关,特别是其中的稀有气体,例如氦气、氡气等。这些稀有气体的地球化学特征在地震监测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比较常见,而且已经取得了很多成果,其广阔的应用前景得到科学界和相关管理部门的高度关注。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37.2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