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码、阐释与感知再现——以汉墓车马图与《古诗十九首》为例试论图文叙事中的差异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冯琦[1] 

机构地区:[1]中国传媒大学

出  处:《书画世界》2024年第12期16-20,共5页The World of Chinese Painting & Calligraphy

摘  要:面对同一个经验事物,人们既可以在图像叙事中“描绘”出来,也可以通过文字“讲述”出来,符号叙事学视角下不同媒介符号的叙事形式各不相同,却在意义组织上融通不悖又各具特色。汉代士阶层宦游出行事件在东汉五言诗的文学文本和同时代墓室画的图像文本中均是常见题材,却呈现出不同的图文叙事结构。通过探讨图文媒介间符号叙事差异,探讨媒介文本叙事中的多重代码层次,其呈现出“符号内的代码约束性”和“符号外的主体阐释能力”之间的张力关系,该张力结构下是“媒介符号的叙事潜力”在实现人对“在世之在”的整体知觉的模拟再现和传递。正是二者在不同媒介下承担的知觉模拟不同,造成了不同媒介符号叙事的差异,并以此区分着媒介叙事中可被机械复制的外延范围。在“万物皆媒”的当下,厘清“符号—表意”叙事图式下二者张力关系为人的主体性彰显带来了尤为重要的实践价值与意义。

关 键 词:符号叙事 图像叙事 图文叙事 

分 类 号:I20[文学—中国文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