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壳岩浆氧化性和斑岩型铜矿床成矿潜力  被引量:1

Crustal magma oxidation state and endowments in porphyry copper deposits

作  者:艾宇民 Massimo CHIARADIA 吴超[1,2,4] 陈华勇 Ai Y;Chiaradia M;Wu C;Chen

机构地区:[1]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矿物学与成矿学重点实验室,广州510640 [2]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 [3]Department of Earth Sciences,University of Geneva,Geneva 1205,Switzerland [4]广东省矿物物理与材料研究开发重点实验室,广州510640

出  处:《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25年第1期227-238,共12页Scientia Sinica(Terrae)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921003、42230810、41902089);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023B1212060048);广州市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青年博士启航项目(2024A04J4828)资助。

摘  要:斑岩型铜矿床是全球铜(Cu)、钼(Mo)和金(Au)资源的主要供应源,其形成过程受到多种地质因素的控制,尤其是岩浆的氧化性是当前研究的焦点.本文综合分析了全球范围内已发表的弧岩浆中钒(V)和钪(Sc)的比值(V/Sc)数据,并收集了V和Sc在矿物和硅酸盐熔体中的分配系数.通过探讨V/Sc比值与岩浆氧逸度(f O2)之间的相关性,评估了不同厚度弧地壳中岩浆的氧化性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磁铁矿的分离结晶是降低残余岩浆的V/Sc比值的关键因素.此外,磁铁矿结晶开始时的镁值(Mg#)与岩浆氧化性呈现显著的正相关性.利用这一规律,进一步评估第四纪弧岩浆的氧化性,发现在地壳厚度超过20km的成熟岛弧和大陆弧中,岩浆随着地壳厚度的增加趋向于更高的氧逸度.这表明在这些环境中,石榴石和角闪石的地壳内分异作用增强了岩浆的氧化性;相比之下,地壳厚度小于20km的薄弧中的岩浆则可能由于更多的俯冲板片氧化性物质输入,展现出比厚弧岩浆更高的氧化性.这些发现表明,俯冲动力学和地壳厚度在决定弧岩浆氧化性及其形成斑岩型铜矿的能力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度氧化的原始弧岩浆由于在岩浆演化的早期阶段经历磁铁矿结晶,从而导致硫化物饱和,这一过程导致铜的早期亏损,因此不利于斑岩型铜矿的形成.相反,在厚弧中磁铁矿结晶被广泛抑制,使硫化物大量饱和出现在岩浆晚期阶段,因此更有利于保留演化岩浆中铜的成矿潜力.本研究深入探讨了地壳内分异作用和俯冲带物质输入对弧岩浆氧化性的双重影响,并基于V/Sc比值变化规律的系统研究,为斑岩型铜矿床的成矿潜力提供了新的地球化学指示.

关 键 词:岩浆演化 V/Sc变化规律 磁铁矿 氧逸度 斑岩铜矿 

分 类 号:P61[天文地球—矿床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