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病理科,天津300250 [2]江苏省肿瘤医院病理科,江苏南京210009
出 处:《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25年第1期122-124,158,共4页Women's Health Research
摘 要:目的:讨论卵巢交界性子宫内膜样肿瘤(EBT)的临床特征、大体标本形态、病理组织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特点及预后,并进行文献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卵巢交界性子宫内膜样肿瘤的临床资料,形态学特点、免疫组化结果,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并随访患者预后情况。结果:6例患者,年龄26岁-63岁,4例为单侧卵巢,2例为双侧卵巢,其中1例为双侧卵巢合并宫体高分化子宫内膜样癌。镜下形态为致密的纤维囊壁组织,衬覆子宫内膜样上皮,壁内见子宫内膜样腺体,部分区域腺体拥挤,局部可见背靠背现象,灶性区腺体融合成筛状,腺上皮层数增加,出现不同程度的异型伴胞核极向紊乱。免疫组化:卵巢肿瘤ER、PR、CK7、P16、β-catenin均阳性,EMA腔缘阳性、WT-1少量核阳性、CEA、CK5/6、P63阳性、CK20、PTEN均阴性、P53表达率5%~15%、Ki-67增殖指数12%~30%。随访结果:随访时间,5~72个月,6例患者均处于无瘤生存状态。结论:卵巢EBT发生罕见,生物学行为良性,需与其他卵巢恶性肿瘤相鉴别。
关 键 词:卵巢上皮性肿瘤 交界性子宫内膜样肿瘤 子宫内膜样癌 病理组织学改变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3.59.22.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