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应用时机及并发症预防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游睿[1] 曹正江[1] 陈辉[1] 

机构地区:[1]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肾脏内科血透室,成都610041

出  处:《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24年第12期1092-1093,共2页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Nephrology

基  金: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2023NSFSC0604)。

摘  要:以往调查显示,全球范围内慢性肾脏病人数约为6.975亿,而我国患病人数占大约1.323亿[1,2]。慢性肾脏病均有一个共同结局,即慢性肾衰竭,肾脏替代治疗是慢性肾衰竭有效治疗手段,包括透析治疗(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和肾移植。自体动静脉内瘘(autogenous arteriovenous fistula,AVF)是由Brescia等学者首次创立,将桡动脉、头静脉在皮下端侧吻合建立内瘘,目前AVF的通路一般取桡动脉-头静脉、肱动脉-贵要静脉、桡动脉-贵要静脉等,从而实现前臂浅静脉“动脉化”效果[3]。

关 键 词:自体动静脉内瘘 慢性肾脏病 端侧吻合 贵要静脉 并发症预防 应用时机 头静脉 桡动脉 

分 类 号:R47[医药卫生—护理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