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厦门大学,福建厦门361005 [2]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四川成都610071 [3]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四川成都610100
出 处:《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5年第2期59-63,共5页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 of Jiamusi University
基 金:2022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高校辅导员研究):“高校辅导员网络意识形态引领力研究”(22JDSZ3053);2023年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的现实困境与实现路径研究”(23XG0402);2024年四川省高等学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四川红色文旅研究中心项目:“巴蜀文化影响下川籍无产阶级革命家群体的精神风范研究”(HSWL24C36)。
摘 要:高校是培养民族复兴时代新人的主阵地,担负着构筑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使命。高校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多数是以文化认同视角来展开,而文化适应则是文化认同的重要内容和最终旨归。中华民族共同体突出的结果性、包容性和共同性与文化适应的过程性、开放性和差异性共同决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根据文化适应整合模式,要求少数民族大学生在维持本族文化的同时,又积极适应主流汉文化过程、主动包容政策文化、反思与重构身份认同,意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关 键 词:文化适应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少数民族大学生
分 类 号:G641[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