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韩梦雨
机构地区:[1]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
出 处:《国际政治科学》2024年第4期135-180,共46页Quarterly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
摘 要:反倾销是美国对华贸易权术的重要工具,背后是国内不同利益群体围绕贸易政策的复杂竞合。已有研究多从经济因素或获益利益集团政治视角考察美国对华反倾销的动因,鲜有关注利益受损方的行为及其影响,并缺乏异质利益群体影响对华反倾销裁决的实证检验。基于公共选择理论、保护代售理论和政治支持理论,本文尝试拓展传统国际贸易政治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厘清不同利益群体在中美贸易摩擦中的政策偏好与角色定位,揭示异质利益群体对美国对华反倾销裁决的影响路径,并基于2000—2022年的联邦公报数据库、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进口伤害调查数据库与中国贸易救济信息网等数据集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美国产业利益集团通过政治献金、直接游说以及与所在选区的国会议员建立利益同盟等多种方式,促使ITC和美国国际贸易署(ITA)等相关贸易决策机构对中国被诉企业做出更加严格的判罚,包括更高的反倾销损害裁决率和反倾销税率;异质性分析显示,政治献金对反倾销终裁结果的影响在共和党担任ITC主席期间更加显著,且直接游说的影响仅限于共和党任ITC主席期间。在美国对华反倾销中,利益受损群体亦会影响反倾销裁决结果。其中,中国出口商积极应诉可明显降低肯定损害裁决率和反倾销税率,尤其在民主党担任ITC主席期间和当中国为唯一被诉方时更为显著;美国国内进口商和消费者施加的影响,会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对中国企业的不利判罚,但仅会降低反倾销裁决税率,而对终裁结果没有显著影响。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22.63.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