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休克病人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风险预警模型构建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曾春年 胡俊 郭小丽 赵文琦 叶郁芃 肖媛媛 

机构地区:[1]赣州市第五人民医院,341000

出  处:《全科护理》2025年第3期570-573,共4页Chinese General Practice Nursing

摘  要:目的:探讨影响感染性休克病人行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后发生喂养不耐受(feeding intolerance,FI)的危险因素,并以此构建风险预警模型。方法:在2021年3月—2022年1月选取126例收治的感染性休克行肠内营养的病人作为模型组,根据其是否发生FI分为FI组(n=45)和非FI组(n=81)。另外于2022年5月—2023年2月纳入感染性休克行肠内营养的病人54例作为验证组。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感染性休克病人行肠内营养后发生FI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用R语言软件绘制相应的列线图构建对应的风险预警模型。同时,在模型组数据(用于内部验证)和验证组数据(用于外部验证)中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校准曲线和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来评估模型的预测能力。此外,还使用临床决策曲线来评估模型的临床适用性。结果: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年龄≥65岁、白蛋白<35 g/L、应用抗生素≥2种、APACHE-Ⅱ评分>20分、频繁日常护理和机械通气均是影响感染性休克病人行肠内营养后发生FI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以上6个独立影响因素构建相应的风险预测模型。模型组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66[95%CI(0.801,0.930),P<0.001],敏感度为64.40%、特异度为92.60%,H-L拟合优度检验结果显示χ^(2)=6.412,P>0.05,模型拟合情况良好。校准曲线的结果表明,模型的预测概率与实际发生情况之间非常接近,说明模型的预测能力良好。而临床决策曲线的结果显示,该模型在临床上有很高的价值和可应用性。结论:本研究构建的风险预警模型可有效预测感染性休克病人肠内营养后发生FI的风险因素,并为护士临床实践提供依据。

关 键 词:感染性休克 肠内营养 喂养不耐受 预警模型 危险因素 

分 类 号:R473[医药卫生—护理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