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侯慧丽[1] 王广州[1] Hou Huili;Wang Guangzhou
机构地区:[1]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
出 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24年第6期77-86,106,共11页Studies on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人口老龄化对科技创新的影响机制与战略协同研究”(项目编号:21&ZD189);“中国社会科学院长城学者计划”(项目编号:2024CCXZ001)的研究成果。
摘 要:有关数据显示,作为个体化生育行为标识性特征的终身不婚、终身不育和非婚生育的比例都处于5%以下的低水平,其内在原因是人们在婚姻目的、性别角色方面的传统家文化观念依然牢固,传统生育文化在提升中国生育率方面依然存在潜力。同时,在市场化、工业化以及全球化的冲击下,初婚年龄推迟、家庭形式多样化,这些婚育行为的变化并非完全是由生育观念变化引起的主动选择,外部环境导致的被动改变是重要因素。这种变化在年轻的代际里有更加明显的增长趋势,未来存在着从被动生育行为向主动生育观念转变的可能性。在人口进入负增长的新形势下,把握传统生育文化基础依然稳固这一时间窗口,实施有效提高生育福利、降低婚育养育成本的生育支持政策,同时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趋势,营造包容性的生育友好的经济和社会环境,建立全社会的福利制度、促进形成生育价值多元化的心态与观念,将有助于缓解目前持续低生育率状况。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45.85.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