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巩茹敏 何轶伟 Gong Rumin;He Yiwei
机构地区:[1]南京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南京211166 [2]哈尔滨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1
出 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5年第1期110-116,共7页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Research
基 金:全国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哈尔滨工业大学)项目“‘六要’型思政名师+团队建设机制研究”(21SZJS23010213);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思政课教学改革重点项目“数字赋能百年党史教育贯通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研究”(SJGSZ2023001);黑龙江省马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项目“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牢牢扎根”(2023HMSJ002)。
摘 要: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于1935-1948年在延安从事革命和创业实践中培育形成的红色革命精神,具有丰富的内涵和价值意义。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延安精神在赓续传承伟大建党精神的基础上升华出具有自身特色的意蕴,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波浪式前进”的内在发展逻辑。新时代承继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和延安精神,需要在理论上深刻阐发其思想内涵,从实践上推动“两个结合”的创造性转化,于路径上讲好红色故事,从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增添新的精神力量。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