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传承的进路与反思:从南丰傩戏的功能变迁谈起  

作  者:雷娟 

机构地区:[1]南京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2]中国舞蹈家协会会员工作处

出  处:《中国戏剧》2025年第1期84-86,共3页Chinese Theatre

摘  要:傩,滥觞于远古,有着厚重的历史积淀和独特的文化品格。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傩曾是夏商周三代的主流文化,其原初形态是以鬼神巫术崇拜为内核,以人类的生老病死为关注焦点,在所谓超自然的威力中张扬着人类本体的生命力,包含着强烈的生命意识和生存意识。秦汉之后,傩在融合宗教、民间艺术等多种文化因素的基础上保持着相对独立的表现形态并延续至今。作为有着浓厚农耕文化背景的祈福纳祥的民俗事象,傩是人们追求生命价值和生活意义的价值体认,抑或说是一种生活方式的体现。随着人类对客观世界认知的不断提升,在现代文明背景下,傩的核心价值和当代意义是什么?从根本上来说,傩来源于生活、根植于生活,从历史到当下,未曾改变。

关 键 词:功能变迁 农耕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 生存意识 巫术崇拜 民俗事象 关注焦点 原初形态 

分 类 号:G63[文化科学—教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