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沈宇驰 王帅中 SHEN Yuchi;WANG Shuaizhong(School of Architecture,Southeast University;School of Architecture,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China)
机构地区:[1]东南大学建筑学院 [2]香港中文大学,中国香港
出 处:《世界建筑》2025年第2期55-61,共7页World Architecture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52208010;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编号:2022M720716,2024T170140。
摘 要:本文讨论了基于数字化图解静力学工具的建筑结构再利用设计方法。基于对历史上建筑循环建造理念与当代发展中“为拆解而设计”“拆解后的设计”两条路径的回顾与反思,研究引出了“因材赋形”作为一种新设计技术流程的概念。通过引介数字化向量图解静力学作为一种建筑与结构交互设计的工具,并通过实验案例,展示了如何结合数字辅助进行交互的结构找形与构件适配。该方法不仅为低碳建筑设计提供了新的工作流程,也展现了数字化工具在促进建筑可持续性方面的巨大潜力。This study presents a computational graphic statics-based method for architectural structure reuse.It begins by reviewing historical circular construction concepts and modern"design for disassembly"principles,leading to the introduction of"form follows availability"as an innovative design technique.Utilising computational vector-based graphic statics for interactive architecturestructure design,the paper demonstrates digital-assisted structural form-finding and component adaptation through case studies.This approach offers a novel workflow for low-carbon design and highlights the potential of digital tools in enhancing architectural sustainability.
关 键 词:再利用 循环建造 建筑结构一体化设计 计算机辅助设计 图解静力学
分 类 号:TP3[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33.158.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