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文字改革对汉字的误解及其危害性兼及意外收获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高玉[1] 

机构地区:[1]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出  处:《现代中文学刊》2024年第5期21-28,共8页Journal of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语言变革与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16ZDA190)阶段性成果

摘  要:中国古代思想博大精深,与汉字、汉语的复杂性有很大的关系。简字汉语本质上是一种口语性的,极简陋而又浅显的语言,它不能表达中国古代复杂的思想,对于西方的科学表述更是无能为力。清末有人主张先学简字然后再学汉字,或者小时候学简字长大之后学汉字;或者下层人学简字,上层人或者有志于学问、有志于从事思想文化工作的人学汉字,这实际上是把文字和语言学习也分出一个长幼、尊卑、贫富出来。清末文字改革中很多文字观点、语言观点都是错误的,不仅对汉字有很大的误解,对西文也有很大的误解,尤其是对汉字的优越性认识不足,夸大了其缺点。清末所设计的切音字基本上都可以说是方言文字,假如这种方言文字真的通行,并且普及,将会对汉语造成巨大的破坏,将会对中国文化造成巨大的破坏。清末文字改革思潮中,白话问题也因简字而被提及,这是一个意外的问题,但却是清末汉字改革思潮中最有价值和意义的一个问题,它最终导致清末“文字改革”向五四“语言改革”的转变。

关 键 词:清末文字改革 汉字切音字 汉字简字 白话文运动 

分 类 号:H125[语言文字—汉语] K252[历史地理—历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