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史的“文本化”--以倪瓒的形象生成为例  

Textualizing Art History:The Construction of Ni Zan's Image in Ming-Qing Narratives

作  者:熊鹤婷 Xiong Heting

机构地区:[1]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

出  处:《文艺研究》2025年第1期132-145,共14页Literature & Art Studies

基  金: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浙江大学中国古代书画研究中心课题成果。

摘  要:在文本印刷较图像复制远为发达的前现代,依托文字的艺术家轶事往往比作品传播得更远。有明一代,小说戏曲出版繁荣发展,许多前代贤士的轶事、传记被重新编撰成迎合大众趣味的小说文集。正是在这一过程中,倪瓒的“洁癖”传说在明清两代得到夸张和戏剧化的增补,固化为高度符号化的艺术史印象,顾元庆出版的《云林遗事》一著尤其推动了“倪高士”形象的生成。自明代中后期以来,对“癖”的怪奇审美趣味盛行,其中“好洁”被赋予精神层面的意义,与彼时画谱里简化的“倪瓒风格”相互强化,最终形成了明清文人画叙事中“画品即人品”的典范。

关 键 词:小说戏曲 文本化 戏剧化 图像复制 作品传播 倪瓒 大众趣味 顾元庆 

分 类 号:I20[文学—中国文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