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江明明 Jiang Mingming
机构地区:[1]安徽大学历史学院,合肥230601
出 处:《党史研究与教学》2024年第5期84-97,共14页CPC History Research and Teaching
基 金: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大别山红色文化研究专项一般项目“国、共、地方势力互动视野下六霍起义研究”(AHSKWY2020D02)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1924年厦门大学爆发学潮,部分师生远走上海创立以教育学著称的大夏大学。国共两党均深度参与大夏创建,注入自身教育理念,形成国民党主校政于上,共产党争学生于下的“国共合作”局面。青年党随即挟“国家主义教育学”进入大夏竞逐。在共产党与青年党的交锋中,最终因校方、国民党右派与青年党的联合打压导致共产党受挫。然青年党盛极一时后亦很快便因北伐成功而销声大夏,国民党由此一党独“革”,在大夏开展“党化教育”。大夏教育学人以教育学理论对“党化教育”既建构又解构,从教育学立场推出导师制等举措以求内化“党化教育”并防范其他党派再度竞“革”。一九二〇年代大夏校园中的主义竞逐及其教育递嬗充分展现出三党竞“革”尚有许多待揭的复杂面相。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