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义竞逐与教育递嬗:一九二〇年代国、共、青三党竞“革”中的大夏大学  

Ideological Competition and educational evolution:Bactria University in the“Revolution”of the National,Communist and Youth Parties in 1920s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江明明 Jiang Mingming

机构地区:[1]安徽大学历史学院,合肥230601

出  处:《党史研究与教学》2024年第5期84-97,共14页CPC History Research and Teaching

基  金: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大别山红色文化研究专项一般项目“国、共、地方势力互动视野下六霍起义研究”(AHSKWY2020D02)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1924年厦门大学爆发学潮,部分师生远走上海创立以教育学著称的大夏大学。国共两党均深度参与大夏创建,注入自身教育理念,形成国民党主校政于上,共产党争学生于下的“国共合作”局面。青年党随即挟“国家主义教育学”进入大夏竞逐。在共产党与青年党的交锋中,最终因校方、国民党右派与青年党的联合打压导致共产党受挫。然青年党盛极一时后亦很快便因北伐成功而销声大夏,国民党由此一党独“革”,在大夏开展“党化教育”。大夏教育学人以教育学理论对“党化教育”既建构又解构,从教育学立场推出导师制等举措以求内化“党化教育”并防范其他党派再度竞“革”。一九二〇年代大夏校园中的主义竞逐及其教育递嬗充分展现出三党竞“革”尚有许多待揭的复杂面相。

关 键 词:大夏大学 中国共产党 国民党 青年党 三党竞“革” 

分 类 号:K263[历史地理—历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