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明霞教授针灸分期论治周围性面瘫经验  

Prof.Wu Mingxia's Experience in the Treatment of Peripheral Facial Paralysis by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at Different Stages

作  者:洪秀娥[1] 张霖云 陈婕 吴明霞[1] HONG Xiuer;ZHANG Linyun;CHEN Jie

机构地区:[1]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福建福州350003

出  处:《福建中医药》2025年第1期34-36,39,共4页Fujian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基  金:第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项目(国中医药人教函〔2022〕76号)。

摘  要:周围性面瘫(PFP)的发生与外感风邪、饮食劳倦、情志失调及地域气候等因素密切相关,病位在阳明、太阳、少阳经脉,且与肝郁气滞、脾虚痰湿密切相关。肝郁气滞、脾虚痰湿是PFP发病基础,风邪侵袭为诱因,常兼气滞血瘀,治疗原则以祛风散邪、疏肝理气、健脾化湿、活血通络为核心。治疗PFP急性期分为2个阶段:发病3 d内主张远端取穴,结合艾灸祛风散邪、消肿;4~7 d选择攒竹、阳白、丝竹空、颧髎、地仓5穴进行浅刺或透刺治疗,强调轻柔针刺,精简取穴;8~15 d加上电针治疗。恢复期(16 d~6个月)侧重疏通经络,结合针刺、电针和推拿促进气血流通,以透刺为主,并根据症状动态调整电针强度,避免过度刺激。后遗症期(6个月后)以扶正补虚、行气活血为主,使用浅针(推针)疗法进行温和刺激,缓解面肌痉挛,并配合安神定志,常加以穴位埋线持续刺激,促进面部肌肉功能恢复。对于筋肉拘急的患者,使用梅花针轻叩刺法,疏通气血,活血通络,缓解面部僵硬。通过分期治疗,结合浅针、透刺、梅花针、穴位埋线等疗法,注重上述5大面部穴位的使用,形成了系统化的面瘫治疗方案。

关 键 词:周围性面瘫 针灸 分期治疗 吴明霞 

分 类 号:R24[医药卫生—中医临床基础]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