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彭应翃[1]
机构地区:[1]广州大学人文学院
出 处:《美与时代(美学)(下)》2025年第1期114-119,共6页
摘 要:从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后期,在以《汤姆·索亚历险记》《绿山墙的安妮》《玛蒂尔达》为代表的西方经典文本中,随着时代的变迁,文本描述的儿童阅读空间,其基本形态、内在意蕴、伦理指向等层面呈现出相互呼应的发展变化。首先,在外部形态上,文本中的儿童阅读空间体现了从隐秘性、个人化到开放性、公共化的结构转变。第二,其内在蕴涵亦相应地表现出由个体化逐渐转入社会化的进程。再次,这些变化反映了文本中儿童与成人之间从妥协到对抗的关系模式之递进。而上述种种,实际上都是经典文本对儿童主体性这一问题逐步深入的探寻,揭示了不同语境中儿童观的发展。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