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I技术多参数指标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及与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冀惠强 王凤 杨扬 赵清河 郭明涛 吴臣永 

机构地区:[1]青州市人民医院医学影像科,山东潍坊262500

出  处:《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5年第2期146-148,152,共4页Journal of Imaging Research and Medical Applications

基  金:潍坊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科研项目(WFWSJK-2024-142)。

摘  要:目的:分析MRI技术多参数指标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并探讨其与乳腺癌腋窝淋巴结(ALN)转移的关系。方法:选取青州市人民医院2021年5月—2023年5月收治的乳腺病变患者89例(102个病灶),所有患者术前均行MRI检查,获得表观弥散系数(ADC)、动态增强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类型等参数。以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ADC、TIC曲线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效能,以及术后1年MRI成像特征与乳腺癌ALN转移间的关系。结果:病理检查结果显示,89例乳腺癌患者共102个病灶(恶性病变55个、良性病变47个)。乳腺恶性病变ADC值、TICⅠ型曲线比例均低于乳腺良性病变,Ⅲ型曲线比例高于乳腺良性病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DC、TIC联合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50,灵敏度为96.36%、特异度为93.62%、准确率为95.10%,高于单一的ADC、TIC诊断效能。术后1年随访发现,发生ALN转移32例(ALN转移组)与ALN未发生转移18例(ALN未转移组)。转移组ADC小于未转移组,肿块边缘为模糊构成比、肿瘤内部强化特征为不均匀强化构成比均高于未转移组,ALN短径≥5 mm构成比高于未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技术多参数指标ADC、TIC类型联合应用可提高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效能,且ADC与乳腺癌ALN转移有关。

关 键 词:磁共振成像 乳腺癌 腋窝淋巴结转移 相关性 

分 类 号:R445.2[医药卫生—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