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符号的共享机制研究  

Research on the Sharing Mechanism of Chinese Cultural Symbols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马慧 Ma Hui

机构地区:[1]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北京100081

出  处:《文化遗产》2025年第1期1-9,共9页Cultural Heritage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燕山—长城走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经验的人类学研究”(项目编号:24CMZ076);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后创新项目“中华文化符号的共享机制研究——以北部边疆为例”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摘  要:中华文化符号是各民族共创中华的具象表达,是中华民族形象的展现,对中华文化符号的全民共享将强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文化符号学的理论视角看,中华文化符号体系实质上是一个“一体多元”的共享的符号结构。它以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元语言为中心,通过抽象的和潜在的强势话语影响和规范文化符号的方向。其外围的共享文化符号则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具象表征,而地方性的多元文化符号则充当了补充“中心”的重要元素。两者之间还存在一个隐形的界限,有组织性地区分了“我者”与“他者”,以此塑造着共同体意识。依托这一符号体系,可明晰中华民族的形象特征,更好地向世界展现一个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华民族形象。

关 键 词:中华文化符号 民族形象 中华民族共同体 共享机制 

分 类 号:G122[文化科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