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主要中医证型与结肠镜下分型及黏膜微观征象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杨坤 张然[1] 陈正彦 刘君颖[1] 

机构地区:[1]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镜中心,河南郑州450000

出  处:《哈尔滨医药》2024年第4期131-133,共3页Harbin Medical Journal

基  金:河南省中医管理局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科研专项(2018JDZX104);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科研专项(2022JDZX095);河南省中医药科学研究专项课题(2024ZY3015)。

摘  要: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主要中医证型与结肠镜下分型及黏膜微观征象的关系。方法选取确诊为UC患者100例,均行结肠镜检查。分析中医证型与结肠镜下UC患者分型的关系;分析结肠镜下UC患者微观征象构成状况;分析中医证型与结肠镜下UC患者微观征象的关系。结果大肠湿热证中Ⅰ型和Ⅱ型较多,而肝郁脾虚证和脾肾阳虚证中Ⅱ型和Ⅲ型较多,三种中医证型的结肠镜下UC分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肠镜检查结果显示,100例UC患者中,结肠发生水肿75例,占比75.00%(75/100),充血80例,占比80.00%(80/100),糜烂37例,占比37.00%(37/100),溃疡32例,占比32.00%(32/100),息肉30例,占比30.00%(30/100),颗粒感28例,占比28.00%(28/100),黏膜萎缩6例,占比6.00%(6/100),黏膜桥4例,占比4.00%(4/100);大肠湿热证者充血、水肿、颗粒感发生率均高于肝郁脾虚证者、脾肾阳虚证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肝郁脾虚证者、脾肾阳虚证者溃疡、糜烂和息肉发生率高于大肠湿热证者,且糜烂和息肉三种中医证型比较,差异显著。结论UC患者主要中医证型与结肠镜下分型及黏膜微观征象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可通过结肠镜检查结果为临床中医辨证提供客观性指标。

关 键 词:溃疡性结肠炎 结肠镜 微观征象 中医证型 相关性 

分 类 号:R656.9[医药卫生—外科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