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澳门科学一号卫星的地面人工甚低频波台站导致的南大西洋异常区内辐射带电子“峰”观测  

作  者:孙翌馨 刘鹰 宗秋刚[1,2] 郝以鑫 邹鸿 叶雨光[2] 

机构地区:[1]北京大学空间物理与应用技术研究所,北京100871 [2]澳门科技大学月球与行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澳门999078 [3]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Solar System Research,Goettingen 37077,Germany

出  处:《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25年第2期552-562,共11页Scientia Sinica(Terrae)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230202);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重大项目(2021YFA0718600);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2023M73003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404171)资助。

摘  要:南大西洋异常区是近地空间中的一个特殊区域,其磁场较弱,能量粒子通量较高.低地球轨道卫星经过此处时面临的空间天气较为恶劣.研究表明,澳大利亚地面甚低频波台站NWC可以改变内辐射带电子投掷角.这些被散射的电子进入漂移损失锥,在南大西洋异常区外形成局地通量极大值,即“峰(wisp)”,在南大西洋异常区内形成通量局地通量极小值,即“谷(rift-valley)”.本研究使用澳门科学一号卫星数据,发现在南大西洋内部也可以观测局地通量最大的“峰”.得益于澳门科学一号卫星上的中能电子谱仪,我们可以全面地测量低地球轨道处电子的完整投掷角分布.本文认为,南大西洋异常区内的“峰”来自于漂移损失锥外特定投掷角区域内的电子.这一“峰”在前人模型中曾有预测,但由于其特殊投掷角分布范围而无法在从前的卫星观测中得到确认.本文进一步区分了沉降和捕获电子成分,基于二者的比值计算出大约2%~5%的捕获电子在地面甚低频波台站的影响下损失.本文结果补全了地面甚低频波台站散射能量电子投掷角的过程,并定量估计了其效应.

关 键 词:南大西洋异常区 辐射带 电子沉降 甚低频波台站 波粒相互作用 

分 类 号:P353.4[天文地球—空间物理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