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李亚光 LI Yagung
出 处:《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6期43-48,共6页Journal of Bohai University:Philosophy &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基 金:辽宁省教育厅项目“战国秦汉时期刑徒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LJKMR20221517);渤海大学教改项目“基于初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案例教学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24ZXXJG25)。
摘 要:“歾”“殁”“没”三个字在春秋时期就已经出现,从汉代开始认为它们是通假字;“物故”一词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歾”“殁”“没”三个字及相关组合词语与“物故”均表示死亡,在春秋战国以后并存发展。东汉三国时期,人们对“物故”一词产生了困惑,因此,刘熙、高堂隆分别对其进行了解释;东汉许慎并没有认为“物故”之“物”是“歾”的通假字;唐代甚至有人认为“物故”的“物”为“勿”;宋代宋祁所见到的《后汉书》“南本”的“歾故”应为“物故”的误写或改写,因为目前其他任何史料都未见到“歾”“故”二字连用的例子。宋祁在《后汉书》“南本”写法基础上对“物故”之“物”的认识直接影响了清代以至现代一些学者对“歾”为“物”的误解。其根源在于,宋祁从字形字义上对“物故”之“物”的误解和误读,使后世史书作出了错误的修改和传抄。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