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歾”与“物故”之“物”关系考辨  

Exploration on Relationship hetween“劾”and“物”in“物故”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李亚光 LI Yagung

机构地区:[1]渤海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辽宁锦州121013

出  处:《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6期43-48,共6页Journal of Bohai University:Philosophy &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基  金:辽宁省教育厅项目“战国秦汉时期刑徒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LJKMR20221517);渤海大学教改项目“基于初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案例教学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24ZXXJG25)。

摘  要:“歾”“殁”“没”三个字在春秋时期就已经出现,从汉代开始认为它们是通假字;“物故”一词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歾”“殁”“没”三个字及相关组合词语与“物故”均表示死亡,在春秋战国以后并存发展。东汉三国时期,人们对“物故”一词产生了困惑,因此,刘熙、高堂隆分别对其进行了解释;东汉许慎并没有认为“物故”之“物”是“歾”的通假字;唐代甚至有人认为“物故”的“物”为“勿”;宋代宋祁所见到的《后汉书》“南本”的“歾故”应为“物故”的误写或改写,因为目前其他任何史料都未见到“歾”“故”二字连用的例子。宋祁在《后汉书》“南本”写法基础上对“物故”之“物”的认识直接影响了清代以至现代一些学者对“歾”为“物”的误解。其根源在于,宋祁从字形字义上对“物故”之“物”的误解和误读,使后世史书作出了错误的修改和传抄。

关 键 词:“物故” “殁故” “没故” “歾” 

分 类 号:K224[历史地理—历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