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绝经期骨质疏松患者骨代谢生化指标和骨密度的相关性分析  

作  者:李托 刘华龙[1] 

机构地区:[1]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温州市中医院骨伤科,浙江温州325000

出  处:《中国妇幼保健》2025年第3期546-550,共5页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Care of China

摘  要:目的分析围绝经期骨质疏松患者Ⅰ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β-CTX)、骨钙素N端中分子(N-MID)、25-羟维生素D[25-(OH)D]、总Ⅰ型胶原氨基酸延长肽(PⅠNP)、骨源性碱性磷酸酶(BALP)与骨密度(BMD)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3年1月—2024年1月于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温州市中医院就诊的围绝经期骨质疏松患者100例作为观察2组,未合并骨质疏松的围绝经期女性40例作为观察1组,绝经前未合并骨质疏松的女性4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β-CTX、N-MID、25-(OH)D、PⅠNP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BALP水平。采用双能X线吸收检测法检测腰椎1~4段BMD。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β-CTX、N-MID、25-(OH)D对围绝经期骨质疏松的诊断价值。采用Spearman法分析β-CTX、N-MID、25-(OH)D水平与PⅠNP、BALP、BMD的相关性。结果3组β-CTX、N-MID、25-(OH)D、PⅠNP、BALP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2组β-CTX、N-MID、PⅠNP、BALP水平最高,25-(OH)D水平最低。对照组、观察1组、观察2组BMD分别为(0.91±0.23)g/cm^(2)、(0.73±0.17)g/cm^(2)、(0.65±0.19)g/c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5.280,P<0.05)。ROC曲线显示:β-CTX诊断围绝经期骨质疏松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36,N-MID诊断围绝经期骨质疏松的AUC为0.793,25-(OH)D诊断围绝经期骨质疏松的AUC为0.658,β-CTX、N-MID、25-(OH)D联合诊断围绝经期骨质疏松的AUC为0.891。观察2组患者β-CTX、N-MID水平与PⅠNP、BALP均呈正相关(均P<0.05),与BMD呈负相关(P<0.05),25-(OH)D与BMD呈正相关(P<0.05),与PⅠNP、BALP无相关性(均P>0.05)。结论围绝经期骨质疏松患者β-CTX、N-MID水平增加,25-(OH)D水平降低,β-CTX、N-MID水平与PⅠNP、BALP均呈正相关,与BMD呈负相关,25-(OH)D与BMD呈正相关,与PⅠNP、BALP无相关性。

关 键 词:Ⅰ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 骨钙素N端中分子 25-羟维生素D 围绝经期 骨质疏松 总Ⅰ型胶原氨基酸延长肽 骨源性碱性磷酸酶 骨密度 

分 类 号:R592[医药卫生—老年医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