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对骨代谢影响的研究进展  

作  者:刘新宇 张亚峰[2] 崔恒燕[2] 

机构地区:[1]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南京210023 [2]南京中医药大学无锡附属医院江苏省中医退行性骨关节病临床医学创新中心

出  处:《中国老年学杂志》2025年第2期504-508,共5页Chinese Journal of Gerontology

基  金:江苏省中医退行性骨关节病临床医学创新中心资助项目(苏中医科教[2021]4号);2021年无锡市中医药管理局项目(No.ZYKJ202110)。

摘  要:骨骼是一种特殊的结缔组织,通过各种形式的磷酸钙矿化而硬化,因其硬性和形状,使其具有保护和支持身体结构的功能,并能帮助身体运动,事实上,骨骼是一种高度动态的结构,时时刻刻发生着变化,因此它具备一定的自我修复能力。在儿童时期,骨转换率很高,骨形成超过骨吸收;成年时期,骨形成和骨吸收大致处于动态平衡,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在各种因素影响下,骨吸收大于骨形成,造成骨质净流失,出现例如骨质疏松(OP)等骨代谢性疾病[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具有3种不同的亚型,分别为PPAR-α、PPAR-β/δ、PPAR-γ,在糖代谢和脂质代谢的调节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还可以抑制炎症,修复氧化应激带来的损伤等。PPAR激动剂在临床上常用于高胆固醇血症、糖尿病(DM)、动脉粥样硬化(AS)等疾病的治疗,同时在炎症相关疾病和癌症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近年来,随着研究不断深入,发现在骨组织的不同细胞中也存在PPAR的表达,且在骨代谢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但有研究发现一些胰岛素增敏药物如PPAR-γ激动剂噻唑烷二酮类药物(TZD)会增加患者骨折风险[3]。本文就PPAR在骨组织中的表达及PPAR激动剂在骨代谢中的不同作用等方面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OP等骨代谢性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关 键 词: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 骨代谢 骨质疏松 

分 类 号:R681[医药卫生—骨科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