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徐子枫
机构地区:[1]北京市东城区文物研究中心
出 处:《北京文博文丛》2023年第1期110-118,共9页Beijing Cultural Relics and Museums
摘 要: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西方舶来的现代医学与护理技术、医疗行政管理制度、公共卫生观念,都为当时中国社会维新带来助益。受中外双重权力体系的交互作用,围绕现代化医事服务开办的新式医疗、护病、科研、教育建构层出不穷;此时,多发性的重大疫灾给国民生存、社稷稳定带来考验,为改善对其对策的缺位,中国的公共卫生防疫机构陆续建立。1915年,北洋政府内务部批准设立京师传染病医院,旨在“为消弭传染病症而设,专司各种传染病之治疗、消毒及研究预防方法等事”①,次年令该院隶属市政公所,将防疫事务列入行政常态职能。紧承其后,又在京首创了统领全国防疫、主责研产生物医药制品的专门机构——“中央防疫处”。该机构历经百年演变、身负宏大发展脉络,对其研究已见诸部分医学史论著,或概括其迁衍的线性历程,综述社会贡献;或在编纂医界名人、生物制品、卫生事业发展史时,以某种角度对其钩玄猎秘。本文结合史料,在揭示其创立背景、核心职能基础上,集中笔墨爬梳自1919年到1935年,聚焦该机构天坛旧址,关注其前期面貌,具体考述设施建造与功能配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