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张黎明
机构地区:[1]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出 处:《西夏学》2024年第1期113-122,共10页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西夏文法律文献词汇所见多民族语言文化交融研究”(项目编号:22CMZ029)阶段性成果;贵州省2022年度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国学单列课题“西夏文法律术语整理、释读与研究”(项目编号:22GZX11)阶段性成果
摘 要:文章对俄藏Инв.No.6374号西夏文草书文献《法则》第三“群盗门”“搜盗踪迹门”作了录文和解读,并与《天盛律令》相关法条进行了对比分析,认为其内容是对《天盛律令》同门法条的补充,反映了西夏晚期盗窃法的发展变化。具体体现在将群盗罪人数提高到六人以上,对“知盗分物罪”做出明确量刑,新增一条贼军交错时的禁除法,节亲、臣僚、有官者犯罪不减免等。西夏晚期盗窃法是以《天盛律令》为主、《法则》《亥年新法》为辅的治理体系。
分 类 号:D929[政治法律—法学] H211.7[语言文字—少数民族语言]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