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物、符号、叙事谈《放牛班的春天》中的深层隐喻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王安琪 

机构地区:[1]沈阳音乐学院戏剧影视学院

出  处:《艺术家》2024年第11期149-151,共3页The Artists

摘  要:《放牛班的春天》是法国导演克里斯托夫·巴拉蒂的首部电影作品,其凭借出众的视听表达一经问世便引起了广泛关注。该片围绕一位中年失意的小音乐家马修展开,他在一所名为“塘底”的寄宿制矫正教育学校中组建合唱团,进而深刻改变了该校师生的人生轨迹。导演在影片中留下了关于人物、符号、叙事的大量细节,这些细节共同构成了影片的深层隐喻——“启蒙者”马修在“前启蒙社会”的塘底学校掀起了一场“启蒙运动”,学校师生作为“被启蒙者”自发改变了长久以来的对峙状态,并以“革命”终结了“犯错——惩罚”的旧理念及校长哈杉的“封建统治”。本文旨在对《放牛班的春天》中易被忽略的人物建构、符号设置、剧情逻辑进行分析,以揭示这些隐喻,并借此说明电影深层意识形态背景中存在的文化历史因素。

关 键 词:《放牛班的春天》 电影作品 视听表达 克里斯托夫 矫正教育 启蒙者 人生轨迹 合唱团 

分 类 号:J905[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