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方式对水稻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顾蔡健 程梅 

机构地区:[1]上海市松江区新桥镇经济发展服务中心,上海市201600 [2]上海市松江区车墩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上海市201600

出  处:《新农民》2024年第34期73-75,共3页New Farmers

摘  要:水稻作为全球重要的粮食作物,其产量的稳定和提高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人口增长和耕地资源的减少,如何通过科学的种植方式来提高水稻产量,已成为农业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对比分析不同的种植方式,包括种植密度、播种时间、施肥方式和灌溉模式等,研究这些因素对水稻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的种植方式可以显著提高水稻产量,改善植株性状,如株高、分蘖数、穗长等,同时还能优化水稻的生育期和增强其抗病性。

关 键 词:种植方式 水稻产量 相关性状 

分 类 号:S511[农业科学—作物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