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李智萍
机构地区:[1]平顶山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平顶山467036
出 处:《平顶山学院学报》2025年第1期72-79,共8页Journal of Pingdingshan University
摘 要:牛文化本身的学科属性和民俗学跨学科综合化的研究方法决定了民俗学在中国牛文化研究中的“领头羊”地位,乃至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其为中心的多学科强大合力的形成。人们对牛的普遍重视和崇拜及其造就的各种民俗事象持续受到学界重视,继壮族、佤族等少数民族地区之后,西南、西北等传统的核心农区不遑多让,牛耕崇拜和牛图腾崇拜难分难解,打春牛和牛诞节也不乏异曲同工之处。同时,从语言、文学、艺术、考古、经济等角度出发,地名、神话传说、斗牛、铁牛、耕牛贸易等与牛相关的日常民俗研究取得丰硕成果。但是这还不够,现有牛文化地域特征模糊等问题的解决有待于民俗学引领其他学科,拓展民俗等牛文化资源的发展与保护研究,进一步提升学科合力。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