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直观遇上分析:汉语法律概念意义生成机制的考察  

An Examination of the Mechanisms of Meaning Generationin Chinese Legal Concepts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王梓纯 Wang Zichun

机构地区:[1]武汉大学法学院

出  处:《甘肃政法大学学报》2025年第1期110-121,共12页Journal of Gansu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研究”(22AZD05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摘  要:受语言文字对思维方式的隐蔽影响,不同语言文字所表述的法律概念在描述对象规定性的方式方面有着深刻差异.近代以来,受字母文字影响的本质主义概念观的分析性表征方法在汉语法学中广泛运用.一方面,分析性表征方法的适应性不足的缺陷已被关注但其成因未得到检讨;另一方面,汉语法律概念所固有的直观性表征方法却被忽视.事实上,在切断分析性表征方法与本质主义概念观的关联后,直观性表征方法与分析性表征方法之间的互补适用,不仅可以缓解确定性与适应性之间的内在紧张关系,还可以为沟通现实与理论提供新机制,从而在方法论层面为中国法学发展做出独到贡献.

关 键 词:汉语法律概念 事物的规定性 直观性表征方法 分析性表征方法 

分 类 号:H1[语言文字—汉语] D90-055[政治法律—法学理论]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