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魏杰[1] 王翔 WEI Jie;WANG Xian
机构地区:[1]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二科,甘肃天水741000 [2]甘肃省甘谷县人民医院消化内科,甘肃甘谷741200
出 处:《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25年第1期166-172,共7页China Journal of General Surgery
摘 要:背景与目的: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治疗胆总管结石具备微创、恢复快等优势,疗效较好,但术后仍存在一定复发风险,故本研究进一步探讨ERCP在胆总管结石中的应用价值,并分析其术后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2020年6月—2022年6月收治的126例胆总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不同手术方法分为两组,观察组82例患者予以ERCP,对照组44例患者予以腹腔镜外科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血清指标及并发症情况。统计ERCP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情况,收集ERCP术后复发组、未复发组患者临床资料信息,对影响ERCP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的因素进行初步筛选,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ERCP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卧床时间、术中出血量、黄疸消退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感染、穿刺口周围积液、结石复发等并发症发生率与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体质量指数、胆总管直径、胆总管远端狭窄、既往有胆道手术史、胆道感染、胆总管结石数量是影响ERCP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的相关因素(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0岁、胆总管直径≥12 mm、既往有胆道手术史、存在胆总管远端狭窄是ERCP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分析显示,联合以上因素预测评估ERCP术后复发的AUC=0.963 (95%CI=0.926~0.999),敏感度为1.000,特异度为0.879;与Az=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RCP治疗胆总管结石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可改善患者肝功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对于有复发危险因素的患者应加强术后随访与复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