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吴四伍 Wu Siwu
机构地区:[1]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
出 处:《清史论丛》2024年第2期127-140,共14页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历史研究院重大历史问题研究专项2022年度重大招标项目“稀见徽州文书数字化整理与研究”(项目批准号:22VLS008)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清代仓储救灾实践的显著成效,不能简单归结于单项荒政制度或政策的开展,更应该注意制度之间的互相援助、协同合作和整体发力。作为救灾备荒的重要举措,清代仓储在仓谷规模、运营方面颇有创新。它不仅在粮食贸易领域中寻求利润,而且通过捐纳制度等援助,实现了仓储的大规模发展。捐纳制度跟仓储制度的关联,起因于仓储制度经营的窘境,得益于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的持续推进,最终走向制度化的操作。乾隆朝甚至试图通过捐纳制度,实现全国贮额的翻倍,结果虽离理想目标有所差距,但捐纳制度的援助作用仍不容小视。清代捐纳制度跟仓储制度的关联,体现了清代国家治理“执两用中”战略的具体落实,也反映了清代救灾的整体发力特点,更显示出中国传统救灾的可贵智慧。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116.20.44